2023年4月12日下午,“备案审查大讲堂”第六期在学院路校区如心楼101教室开讲。本期主讲人是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政十大正规网赌游戏郑贤君教授。郑老师本次演讲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宪法解释原则。讲座由澳门十大网赌官网备案审查制度研究中心主任王锴教授主持,十大正规网赌游戏宪法与行政法中心翟志勇教授和杨登杰教授担任与谈嘉宾。
王锴教授对本次讲座的来宾进行了介绍并代表中心对郑贤君教授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郑贤君教授正式开讲。

郑贤君教授首先对演讲题目“社会主义宪法解释原则”进行了澄清,即宪法解释原则以目的为中心,而非原意。之所以如此限定论题,郑贤君教授认为,原意主义存在局限性。原意主义在美国的出现更多是为了限制司法能动主义。美国以三权分立为中心,其中宪法解释又以法院为中心并以法官的解释为准。原意主义的提出无疑能够限制法官的解释活动。但在司法至上的神话之下,宪法等同于普通法律,宪法史成为判例史,宪法解释等同于法律解释,这在根本上混淆了宪法和法律的区别。宪法攸关国家发展的方向、民意、决策。宪法不是普通法律,不是仅仅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规则,它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原则、政治决策和公共政策,把宪法实施寄托于司法过程是不完整的。所以,从宪法本身的品格出发,宪法不是普通法律,而是根本法。这就决定了宪法诉讼并不是宪法实施的唯一途径,且法官不是宪法解释的唯一主体。宪法解释应当以人民为导向,人民是宪法解释的最终主体,具有至上性和权威性。

社会主义宪法不将宪法文本作为权力制约的工具。社会主义宪法坚持民主集中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宪法不是普通法律,不能依据制定法的解释方法来解释宪法。宪法解释的主体不是法院,而是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的总章程,宪法解释所要探寻的既非制宪者,亦非单纯宪法文本文字的含义,而是须从根本法的意义上阐明宪法目的,这一宪法目的是宪法区别于普通法律之所在。宪法目的既是超越个别制宪者意图的,也是超越时代的,须符合所有人民意志和利益,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因此,社会主义宪法解释以宪法目的为核心,而不是宪法原意。这是因为原意主义解释方法自身存在局限性。宪法原意主义解释方法是一种落后和荒谬的宪法解释方法,不仅导致许多宪法外权利无法得保护,还会遏制普通法的活力。原意主义最大错误在于过分区分政治和法律,将宪法解释作为仅仅是法官可为的事情,排斥人民参与宪法发展。其在实质上是一种“祖先崇拜”,是怯懦者回避自己当代责任的表现。
如何确定宪法目的?郑老师认为,宪法解释应以人民意志为依归。其一,以执政党的纲领和主张为依据确定宪法目的。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不同时代的党的领导人阐明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必须为人民服务;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代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写入党章。二,以宪法史确定宪法目的。这里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争取国家解放、民族独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史蕴含着宪法目的。其二,通过宪法语言来查明宪法目的。宪法是一份包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历史的政治和法律文件,宪法语言浓缩着宪法精神和原则。在遇到疑难、不确定、模糊、遗漏和有意义的沉默之时,须诉诸宪法语言确定宪法含义,查明宪法目的。其三,通过赋予时代精神以宪法价值属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奋进精神代表时代价值,属于新时期中国时代精神。宪法发展能够将时代精神融入宪法规范,体现宪法目的。四,运用社会学方法确定宪法目的。社会学方法除允许运用政治、历史、文化阐释宪法确定宪法含义之外,还可以在宪法文本之外,使用社会学、统计学、利益衡量作为依据确定宪法含义。
总之,社会主义宪法的人民性决定宪法解释须致力于宪法目的探寻,而非仅仅是形式主义的文本文字含义的阐明,因而是一种社会科学的宪法学,也是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理论的时代化和中国化。执着于文本文字的是解释学宪法学,目的是由法官确定宪法规范并将之作为裁决纠纷的依据。
十大正规网赌游戏翟志勇教授首先与谈,翟志勇教授高度认同宪法解释应以人民意志为依归的宪法目的的观点。通过回溯历史,人民意志在宪法上持续表达形成了中国的宪法目的。将人民意志为作为宪法目的应当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不应该将其静态地看待。
十大正规网赌游戏杨登杰教授以德国基本权利理论对郑贤君教授的观点进行了呼应。在德国,基本权利作为宪法解释的价值来源和目的导向,也就是一种法解释上的非实证主义。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也认为目的解释是德国宪法解释的主流学说,这样的目的解释方法需要穿梭于社会现实之间,并应用于社会现实。

在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向郑贤君教授提出问题,如宪法解释的规范主义立场、宪法史与宪法解释之间的关系等。郑贤君教授从宪法解释方法补充、宪法史与宪法解释之间的关联度等角度逐一进行了回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